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和技術戰略研究與培訓中心(以下簡稱“科技戰略中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首個關注科技創新政策的二類中心,也是國內首個科技政策領域的二類中心,依托戰略研究院開展工作。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成立于1961年,是由34個主要發達國家組成的政府間合作組織,由理事會、各委員會(下設工作組或專家組)及秘書處組成??萍颊呶瘑T會(CSTP)是OECD于1972年設立的常設委員會,旨在促進科技與創新領域的最優政策和實踐的全球共享與國際合作,為經濟可持續增長、提高社會福祉、提升科技政策管理水平做出貢獻。OECD的研究成果具有全球影響力,并成為發達國家制定政策的依據。CSTP的具體工作由OECD科技工業司(DSTI)承擔。OECD的國內歸口聯系部門為商務部,CSTP的國內歸口聯系部門為科技部,具體工作由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承擔。
2011年,中國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德國教育研究部國務秘書格奧爾格·許特在北京共同為中德創新政策平臺揭牌。中德創新政策平臺是中德政府磋商的重要科技合作成果之一,已成為兩國在創新領域交流對話的長效機制,對深化中德科技和創新合作具有重要影響和導向作用。在中德創新會議基礎上,平臺吸引了更廣泛的政府部門、企業及研究機構參與其中,為兩國創新體系、創新體制改革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政策支撐。八年來,中德兩國政產學研各界百余名代表圍繞產業創新、產學研合作、投資與國際研發合作、創新與未來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此外,中德兩國專家組繼續推進合作課題——“中德創新體系比較研究”。2017年6月,我院參與組織在德國柏林舉辦的“中德創新論壇”,李克強總理在論壇上作了題為《做創新合作的“黃金搭檔”》的演講。
自2012年起,我院與加州大學共同主辦了三輪中美科技創新民間對話。中美兩國學者、官員、企業家代表出席,圍繞政府機構在科技投入及協調多部門項目上的功能與作用、科技資源配置的結構與方法、政府科技資源配置過程與績效管理以及科技資源配置的相關政策四個方面的專題深入交流,并取得了積極成效。2017年,作為首屆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的配套活動,我院與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在華盛頓共同舉辦“中美創新驅動發展論壇”,劉延東副總理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
中日韓科技政策研討會是中日韓三國在科技政策領域交流的平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CASTED)與中科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CASISD)、日本科技政策研究所(NISTEP)、韓國科技評估與規劃研究院(KISTEP)以及韓國科技政策研究所(STEPI)形成三國五方輪值機制,每年舉辦科技政策研討會,逐步深化在科技與創新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十年來,對深化中日韓科技與創新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尤其是科技創新政策領域的交流與合作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為落實中國與東盟成員國領導人2013年10月在文萊斯里巴加灣市共同發表《紀念中國—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聯合聲明》中關于探討建立“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政策研究中心”的提議,科技部依托我院和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建立該中心。2014年9月,由科技部主辦,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政策研究中心、我院和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共同承辦,中國-東盟技術轉移中心協辦的“首屆中國-東盟科技創新政策研討會”在南寧召開。會議分享了中國及東盟各國科技創新的經驗,明確了未來合作領域與重點,建立了長效合作機制。
自2015年中歐創新對話啟動以來,雙方共同交流中歐最新科技創新政策,分享中歐創新合作的良好實踐,圍繞科技創新形勢、科技體制改革、創新合作框架條件、知識產權保護、科技創新旗艦合作計劃等議題。我院作為科技部代表團組成單位參與會議。
為推進中韓科技合作,深化兩國科技人員及政策制定者的交流,在2005年7月舉辦的第八屆中韓科學技術聯合委員會上,兩國政府決定將已有的專家論壇提升為定期舉辦的政府間論壇,由中國科技部與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聯合主辦中韓科技創新論壇,現已成功舉辦六屆。
2016年召開的第六屆中韓科技論壇主題為“創新創業,合作共贏”,分為科技創新政策、納米、生物、信息與通信技術 4個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四川省科技廳、成都市人民政府與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韓中科學技術合作中心共同承辦。